第136掌 李强的远征 曹妃甸(3)-《末世发展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夜空下探照灯照亮了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战场,一边是如黑cháo般涌来的丧尸群,它们急速奔跑,吼声连天,另一边是沉默的人类战士,他们如礁石般巍然不动,身穿板甲,手持热兵器,严阵以待

    首先开火的是S103上的蓟运河大桥,在他们开火的时候,后面的部队还在一层层的往后构筑防御工事,参谋总部制定的新的战术方案是大纵深,宽防御,层层后退中歼灭丧尸。

    一个重机枪连18挺重机枪严密的封锁住大桥,他们采用的是4人一挺重机枪的编制,一个观察员,一个主shè手,一个副shè手,还有一个供弹手。

    另一个重机枪连做为预备队待命,他们要在更换身管的时候轮换shè击。

    桥上的重机枪前面摆放了3道1米5高的铁丝网,再多就没有,铁丝网还得在海河沿线完成部署后才会大量装备野战军。

    在丧尸群全面逼近蓟运河西部防线的时候,随后3公里口袋阵西边的防线全线重机枪在2500米的距离上也隔河开火了。

    犹如丧尸联合收割机那样把丧尸如麦子一般割倒一地。

    军队定型的是15式单管米重机枪,具体指标为:口径(mm)14.5

    初速(m/s)995(穿爆燃弹)、1250(脱壳弹)

    有效shè程(m)2500瞄准镜质量(kg)<1全枪质量(kg)<85

    分解携行最大单件质量(kg)<20shè击密集度(cm)100m处R80<38理论速度(发/分)>600战斗shè速(发/分)>100

    供弹方式可散弹链,链长5发一节

    弹链供弹:250发弹药箱供弹:150发因为末世的情况下找不到那么多合金,单枪重量反而比原型重了10kg左右,不过对末世后的人类来说,这个重量十分轻了
    第(1/3)页